數位台灣 電子報 20091130-3

__ 國際訊息 __

杜拜與中國:世界為何恐慌?/趙岩, REUTERS

cn.reuters.com


 中國和杜拜的不同是,杜拜大興土木主要依賴於外來債務,連鎖反應直接波及的將是其海灣兄弟、歐美盟友;而中國的債務卻主要是“內生”債務,房地產一旦出現問題,直接殃及的就是中國國內銀行。

 600 億美元債務如果是個問題,也無非相當於美國 1.4 兆財政赤字小數點後的一個“零頭”,更何況杜拜並非孤立無援,而是背倚財大氣粗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。但是,杜拜的債務事件卻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恐慌。投資人風聲鶴唳的表現,恐怕並非僅僅為杜拜憂慮,而是因為他們深知:債務及債務的濫用,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首當其衝的經濟隱憂,而杜拜背後負債累累的全球經濟體系,隨時有系統性風險一觸即發的可能性。

 20 年前,被稱作富國俱樂部的國際經合組織 (OECD) 平均政府債務水準是各國 GDP 的 59% ,當時已被認為是過度負債; 2008 年,這一比例推升到 79% ;今年 OECD 稱,金融海嘯迫使各國紛紛推出財政政策刺激經濟,政府整體負債水準將跳升到 90% ,未來債務還可能迅速增加。

 那些曾被普遍認為負債不高的國家,如日本,也面臨同樣甚至更嚴重的問題。在 90 年代面臨和當前的中國相似的困境,日本推出類似於中國四兆的財政刺激計劃,期待經濟獲得新生;但遺憾的是,這些刺激計劃沒能產生多少預期的實效,除了刺激債務暴增。日本政府目前負債率高達 170% ,為發達國家之冠。

 中國呢?做為持有 1.2 兆美元資產,全球馳名的大債主,中國是否沒有債務的濫用和債務的困擾?恐怕準確的答案是,中國也在面臨類似的難題,只是具有非常獨特的“中國特色”:內生性。

 於是,當各國政府紛紛積累如山的債務,把明天押寶在舉債之上時,一個問題就成為全球投資人心頭的夢魘:負債累累的各國政府,一旦事出無奈紛紛模仿杜拜,將對全球經濟造成何種災難?

 中國人說,「蝨子多了不咬,債多了不愁。」杜拜只是率先實踐。但是它敲響了投資人心中高懸的警鐘。

 毫無疑問的是,人類絕不會坐視經濟末日降臨。因此阿聯和杜拜的其他債權人,也必將對杜拜施以援手。但是,這無助於排除全球性政府債務濫用導致的系統性隱憂。杜拜事件會過去,但全球債務濫用的系統性風險不會消失,一旦類似事件再次發生,這種系統性風險就會再度面臨爆發風險。

 中金公司在杜拜事件後曾指出,杜拜世界集團最大債權人是阿布達比商業銀行和阿聯 NBD PJSC ,阿布達比主權基金的資產高達 3,290 億∼ 8,750 億美元,只要阿布達比政府伸出援手,杜拜債務危機不難應付。

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表示,外管局始終堅持審慎投資原則,未受這次事件影響;中國各大銀行也表示,杜拜事件不對他們形成嚴重衝擊。

中國和杜拜的異與同

 中國經濟是否會受到此次杜拜事件的衝擊暫且不提,但不得不指出的是中國和杜拜經濟的相似之處:兩者都嚴重依賴於房地產,而房地產發展則主要依賴於負債。

 中國和杜拜的不同是,杜拜大興土木主要依賴於外來債務,連鎖反應直接波及的將是其海灣兄弟、歐美盟友;而中國的債務卻主要是“內生”債務,房地產一旦出現問題,直接殃及的就是中國國內銀行。

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近日表示,中國房地產業已佔 GDP 的 6.6% 和投資的 25% ,直接相關產業逾 60 個,是中國經濟的直接命脈。房地產一旦大幅波動,現階段依靠房地產發展的幾十個行業,如鋼筋、水泥等等,和那些參與投資房地產的大中型企業都可能遭受無法估量的損失,甚至讓中國經濟因為大量資金喪失、嚴重失血而帶來實體經濟崩潰。

 中國的銀行監管者兩個星期前曾要求銀行增加長期資本,中國股市應聲而下。為什麼?因為投資者雖然深知中國有 12 億消費者構成的龐大市場,但也知道中國在危機後經濟奇蹟依然“金身不破”和房地產價格繼續高歌猛進,恐怕都建立在國有銀行的潛在壞帳率之上。

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,金融危機也令中國政府債務猛增,也以內生性為主要特色。

 2009 年中國中央政府財政赤字大幅增加,中央財政國債餘額限額逾 6 兆元,中央國債相當於 GDP 的 20% ,這一總體幅度仍屬可控,但相較 2003 年已經增長了 200% 。此外,不容忽視的是,目前中國各級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和中央債務對等,也高達 6 兆,這些債務都屬於有無限責任的有擔保債務。伴隨擴張性財政政策,目前地方政府積累的債務已相當於過去幾年累計的債務總和,外界擔心,中國經濟地雷可能被地方政府債務償付的問題觸發。

 杜拜事件發生後,中國外管局表示,因為堅持審慎投資原則,並未受到此次事件衝擊,各大金融機構,建築公司也紛紛表示均安然無恙。但如果說杜拜問題不會影響中國,恐怕結論下得過於輕易。

 即使中國金融機構沒有直接投資杜拜世界集團的風險,但中國在 2007 年就已經成為是阿聯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,杜拜又是中國在中東地區最大的出口市場,也是通向該地區的商業關口。距杜拜國際機場 12 公里處,坐落著中國政府出資興建,宛如迷你城市的龐大龍型建築群“龍城”,不僅是全球最大的中國城,更是中國商品在中東,甚至面向非洲的最大聚集地和貿易中心。中東、非洲、南亞,甚至東歐都來此購買中國商品貨物。杜拜正日漸成為中國企業投資非洲或者從事非洲貿易的重要跳板, 80% 從中國出口到杜拜的商品以非洲為目的地。

 眾所週知,金融海嘯後,中國對歐美出口受到嚴峻打擊,而中東和非洲等新興市場的機遇,使中國出口競爭力有所恢復。

 人流、物流、資金流。 2006 年中國與海灣國家之間的資金流已達到 320 億美元。根據 KPMG 的調查和預測,到 2013 至 2014 年,中東國家對中國的投資將佔其對外投資的 16% ,居第三位。中國與中東地區的貿易總量在 2005 年只有 513 億, 2010 年將會超過 1,000 億美元,預期 2020 年將達到 5,000 億美元。

 因此,杜拜事件勢必對中國的出口、吸引外資等帶來一定影響。而影響的大小,仍有待觀察後續進展。

 杜拜事件無疑會過去,但全球債務濫用的系統性風險不會消失,中國目前房地產市場積累的風險也仍未釋放,全球經濟仍然在政府全力以赴的債務槓桿撬動下勉力前行,這條鋼絲下面並不都是軟墊,甚至可能是萬丈深淵。到底杜拜、中國和世界經濟能否安然度過,沒人能預言,因為沒人經歷過類似的局面,一切恐怕只能拭目以待。

(2009/11/30)


副欄/Lim Bun-hoa (林文華)

【數位台灣家族】 www.digitaiwan.com
 建自 1996.9.25. Lim Bun-hoa (林文華) /
 訂閱或停訂“數位台灣電子報”: bunhoa@digitaiwan.com